“济善堂?”李文微微一愣,不明所以地看着老太太。
老太太解释道:“济善堂是我们这里的一个专门收养那些无家可归的老人和孩子的地方。我看着他们可怜,就把你们送来的肉都送去那里了。”
李文听了,心中不禁对老太太的善举感到敬佩。他叹了口气,道:“伯母,您真是心善。不过侄儿有一事一直不明,陆兄身为上将军,封邑数千户,大王的赏赐也定然不少。这家里又不养门客,为何日子过得如此清贫?”
“先生或许不知,此事生儿原是不让提及的,但你是他的挚友,说说也无妨。”老太太轻言细语,手中细细拣起孙子不慎落在桌上的一片菜叶,淡然放入口中。她的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怀念与无尽的忧愁。
“你兄长陆生,他深信玄清门的理念,坚守着那份清俭之道,视奢侈为最大的忌讳。”老太太的声音中透露出对陆生的敬仰与自豪。她微微停顿,似乎在回忆着那些遥远的往事,“生儿自十三岁起便投身军旅,至今已有二十年。这期间,他历经大小战役数十次,阵亡的将士不知有多少吗?他们的家眷,又该如何生活?”
老太太的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与决然,“为了缅怀那些为国捐躯的战友,生儿在盛阳建立了一座济善堂,专门收容这些阵亡将士的家眷,为他们提供庇护与食物。哎,这战乱纷飞的时代,这些家眷又何止数万之众!家中的财富,即便全部投入其中,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李文听闻此言,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恼怒。他紧握双拳,声音中带着一丝愤怒:“抚恤阵亡将士家属,这本应是国家的职责!朝廷怎能如此漠视他们的生死?”
老太太却只是平静地摇了摇头,轻声道:“列国之间连年征战,国家早已耗尽财力,那点微薄的抚恤又能济得什么事?我们虽然生活清苦,但比起那些阵亡将士的家属来,总归还是要好上一些的。”
“我看那王室与达官显贵们,他们的财富可并非匮乏……”李文正欲深入言谈,却忽地被一阵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打断。只见一身戎装的陆生,气势如虹地大步踏入屋内。
他目光如炬,先是向李文微微颔首示意,随后双膝一曲,跪倒在老太太面前,声音深沉而坚定:“母亲,孩儿归来了。”
老太太眼中闪过一抹疼惜,她急忙上前,双手颤抖着扶起陆生:“我儿,你瘦了。”
陆生站起身,眼中流露出一丝温暖的笑意:“黄粱郡的风沙确实凶猛,练兵也颇为紧张,但孩儿无恙。倒是母亲,您似乎苍老了许多,可是这两个小家伙给您添了麻烦?”
老太太闻言,轻轻一笑,指着两个孩子道:“快过来,叫爹爹。”两个孩子这才从一旁飞奔而来,扑入陆生的怀中。陆生紧紧搂住他们,脸上露出难得的柔情与幸福。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享受着这难得的温馨时光。
李文在边上看着,忽然觉得自己这个外人多余,有点尴尬。
陆生与儿子亲昵了片刻,随即扭过头来,目光炯炯地望向李文,声音中带着几分豪爽与调侃:“哈哈,自黄粱郡一别,听闻你的生意是做得风生水起,越发红火了?可真是逍遥自在啊!”
李文闻言,赶忙拱手施礼,谦虚地回应道:“在大将军您这样的盖世英雄面前,我李文实在是惭愧不已。自知无法驰骋沙场,建功立业,只能另寻他路,挣些微薄钱财,以求为子孙后代留下些许基业。”
陆生听了,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他放下怀中的孩子,伸手邀请李文分宾主落座。老太太和孩子们也乖巧地退入了内宅。陆生望着李文,认真地说道:“贤弟啊,你的才华远在我之上。若是从军,必定能够拜将封侯,成就一番伟业。”
李文哈哈一笑,摆手道:“兄长过誉了。常言道:‘大树之下,寸草不生’。只要有兄长在,小弟我就不会选择从军之路。”他的笑声中透露出一丝坚定与自知之明。
陆生听了,不禁惋惜地摇了摇头:“贤弟啊,你可知‘鸟栖于林,不过一枝;鼠饮于河,不过满腹’?这天地广阔无垠,鹏鸟翱翔于高空,鱼儿畅游于大海。仅我凉国便急需人才,愚兄也正想与你这样的英才并肩作战,共创辉煌啊!”
李文心中差点笑出声来,暗道:“我本是来劝你归降的,你却反倒先提起了此事。”然而他面上却是不动声色,只是温和地说道:“兄长过誉了,小弟怎能与您相提并论?再者说,小弟早已厌倦了战场上的杀伐,也不愿与姚午那般的人为伍。如今只求能做些小本生意,糊口度日便已心满意足。”
陆生闻言,不由地苦笑了一声:“愚兄身处军中,有时也不得不与那些人为伍。罢了,人各有志,强求不得。听闻贤弟在盛阳已是名声赫赫的巨商,愚兄也为你感到高兴。”说着,他突然站起身来,深深地向李文施了一礼,“家中老母幼子,愚兄一直无暇顾及,多亏了贤弟的照料。这份恩情,愚兄铭记在心,感激不尽。”
李文见状,也赶忙还了一礼:“兄长言重了,这些不过是小弟应该做的。何况那些小事,又怎值得兄长如此挂怀?”他顿了顿,面上露出一丝犹豫之色,“小弟此次前来,其实是有些事想告知兄长。只是……又怕兄长听了会不高兴……”
陆生眉头一挑,豪气地笑道:“贤弟这是哪里话?你我曾经并肩作战,是过命的交情。有什么事不能说?尽管道来,愚兄自当洗耳恭听。”他对李文的印象一直不错,对于这位曾经的战友,他总是另眼相看,多了几分信任与亲近。
“要是说错了,兄长不要怪罪。”李文清了清嗓子,在陆生面前他多少有些紧张。
“弟闻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仕。君不贤则臣投外国,父不慈则子奔他乡。如今凉王苏异昏庸无能,远贤臣而近小人,纵使封烈将军麾下二十万百战之师英勇善战,也终将因这无道之君而殆尽。此非保国之君,实乃凉国之不幸。”李文一字一句地说道,语气中透露出对凉国现状的深深忧虑。
陆生眉头微皱,沉默片刻后缓缓开口:“贤弟所言,必有所指。莫非你已有更好的选择?”
李文心中一紧,他知道这是关键时刻,必须小心应对。
“据说天启城中有一参天梧桐,树高千丈,凤凰云集,祥云缭绕。”他顿了一顿,观察着陆生的反应,“而天启国的乾王萧永,年少英才,为人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他实乃百年不遇的明主,深受百姓爱戴。相比之下,其他诸国积弊如山、民怨似海,灭亡之日不远矣。”
说到此处,李文语气变得更加坚定:“如今乾王对将军您英武忠厚之名仰慕已久,欲与将军交游。家师青阳子特地派人来叮嘱小弟,向将军表达乾王的诚意。家师甚至愿意将国尉之尊位让与将军您。望将军三思而后行,莫失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陆生听完李文的话,突然猛地一拍大腿,霍然站起。
李文心中一紧,生怕陆生会突然发难,脚下一点,身形如风般瞬间飘至门口,随时准备逃离此地。
然而,陆生并未有任何动作,只是高声叫道:“贤弟且慢!愚兄一直觉得你面熟,如今才恍然大悟,原来你是青阳子前辈的高徒!为何之前不曾提及?”
他眼中闪过一丝恍然之色,似乎想起了什么,“对了!那日在路上与通古斯奴隶激战的便是你吧?哎呀!愚兄曾借阅尊师的《天地洪荒道》上卷,约定一个月后于封丘归还。然而,却再也无法觅得尊师踪迹。为此事,愚兄一直耿耿于怀。”
说着,陆生迅速打开身旁的行囊,从中取出那本珍贵的书籍,双手恭敬地递向李文。“愚兄觉得此书博大精深,忍不住抄写了一份以供日夜揣摩。尊师他老人家不会因此怪罪于我吧?”
李文见状,只好硬着头皮接过书籍。他心中苦笑不已,暗道自己为何一见陆生就心虚得想要逃跑?